登录/注册 搜索
首页>>详情页

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祁剧艺术

发布时间:2019-12-24 00:00:00| 作者: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祁剧艺术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祁东祁剧简介

    祁剧源于弋阳腔,是明初传入祁阳(含今祁东,下同)后与地方艺术相融合,长期演变而逐渐形成的。据说为明永乐年(1403-1424),当时弋阳腔随江西移民传至祁阳,逐渐传播,明朝成化年间(约公元1465年至1487年),弋阳诸腔与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相结合,逐渐地方化,形成了祁阳一带的高腔;明朝万历年间,昆山腔风靡全国后,祁阳一带的戏曲又吸收了昆腔和昆腔剧目;清康熙后,祁剧先后融汇徽调、汉调和秦腔而形成弹腔(南北路)。随着声腔的增多,祁剧剧目、表演艺术日益丰富,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。到了清朝康熙、乾隆年间,社会太平,经济繁荣,人民安居乐业,官场选伎征歌,民间酬神演戏,一时成为社会时尚。清末,江西、福建等地称祁阳戏为楚南戏。民国年间,称祁阳戏,以发生发展于祁阳一带而得名。新中国成立后,定名为祁剧,兼有高、昆、弹3种声腔,分为永河、宝河两大流派,以祁阳县、永州市为中心的湘南各地祁剧叫永河派,以邵阳市为中心的湘中、湘西各地祁剧叫宝河派。祁剧艺术特点高亢、粗犷,带有浓郁的山野气息。但舞台语言,统一用经过规范化的祁阳官话。

    祁东县1952年从祁阳县析置,成立祁东县祁剧团,2012年改企成立祁东县祁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。是祁剧永河派中的优秀代表和劲旅。1958—2000年42年间,共举办各种祁剧青训班9届,培养祁剧传承人200多名,成为省内祁剧界开办科班最多的基层团体。故人才辈出,行当齐全,传承持续,谱系清晰,名角较多。除能演出多达25种的连台本戏外,还移植、改编、新创的代表性剧目有:《富贵图》 《花亭会》 《生死牌》、《护国篇》、《军姐》、《曹炎》、《秦香莲》、《狸猫换太子》、《二度梅》、《莲台观世音》等。并在2019年特邀省、市戏剧专家打造了一台“弘扬正气、扫黑除恶”的大型历史祁剧《包公坐监》。

        祁东祁剧团是湖南省基层院团下乡演出场次最多县级剧团之一,多次被省、市评为“红旗剧团”、“好剧团",2015年,还被评为"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优秀基层院团"。2016年被评为“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名录”。祁东祁剧在祁东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,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,也是祁东县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。一直以来,祁东祁剧深受着当地老百姓的喜爱,凡有婚丧嫁娶、寿诞生辰、盖楼建房、开业庆典,必请祁剧班子演唱。目前,祁东县祁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家二级演员2人,国家三级演员18人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,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,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人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近年来获奖剧目剧照


    2010年湖南省祁剧经经典剧目展演《生死牌》获优秀演出奖


    2010年新排传统戏《花亭会》获湖南省县级剧团优秀剧目展演银奖


    2015年新创大型祁剧《莲台观世音》获衡阳市专业院团新剧目优秀奖

     


    2017年新创祁剧小戏《怀玉山》晋省参加“湖南省基层院团优秀剧目”展演

     


    2019年特邀省、市专家新编大型优秀传统祁剧《包公坐监》


    祁东祁剧乐队展演风采.